國家政策
聯系我們

電話:
0731-84367012(綜合管理部)
0731-84367017(投資經營部)
傳真:0731-84367001
郵編:410200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月亮
島路一段598號
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規劃
建立和完善博士后制度,積極開展博士后工作,是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與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人才工作會議和全國優秀博士后表彰暨博士后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湖南省人才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要求,特制定本規劃。
一、現實基礎和面臨的形勢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人事部、全國博管委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有關單位與廣大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湖南省博士后“十五”計劃的各項目標與工作任務,我省博士后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獲國家批準設立89個博士后站,其中流動站53個,工作站36個,研究領域涉及文、哲、理、工、農、醫、經濟、管理及軍事等9大門類,涵蓋了35個一級學科、151個博士點,已基本形成一個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博士后工作體系,并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截至2005年底,我省累計招收博士后663人,現在站博士后人數238人,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年輕專門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取得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進了學術交流和相關學科、交叉學科、前沿學科的發展。實踐證明,實施博士后制度既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組織高水平科研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
“十一五”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我省博士后事業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趨勢需要創造良好的人才培養和使用環境;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我們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需要不斷完善博士后制度等等,這些都給我省博士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黨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促進中部崛起戰略與我省大力推進“三化”進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優勢產業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湘和人才強省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又為我省博士后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揚長避短,應對挑戰,努力把我省博士后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我省“十一五”期間博士后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科學的人才觀,緊緊抓住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以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全面貫徹落實人才強省戰略,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服務,穩步擴大規模,著力提高質量,充分發揮博士后站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載體功能,大力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為加快我省“三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博士后工作服務于我省“三化”進程的需要。博士后工作必須按照國家提出的“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發展指導方針,要緊緊圍繞推進我省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注意突出重點,更好地為重大基礎理論、公益性課題研究和涉及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項目服務,為我省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服務。
——堅持博士后工作與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博士后工作是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層次創新人才建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要以博士后站為載體,大量集聚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特別要注重戰略型、創新型博士后人才的培養,以充分發揮他們在科技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
——堅持博士后的培養與使用相結合。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把培養和使用有機結合貫穿于博士后工作的始終。要按照促進人才全面發展和充分發揮作用的要求,切實抓好博士后的招收、培養使用等工作,充分尊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創造性勞動,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
——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要積極促進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培養造就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和優秀管理人才,加快科技成果的開發和轉化,不斷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主要目標
——穩步擴大設站規模。穩步擴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設立規模,積極推進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發展,使我省博士后站的學科分布和地域布局更加合理。到2010年,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總數增長到65個左右;科研工作站總數增長到50個左右。同時,還要在那些暫未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優勢企業探索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新申報增設流動站、工作站及協作研發中心主要向新興學科、重點學科、尚未設站的一級學科和國家急需的行業、地區傾斜。
——著力提高博士后的招收數量與培養質量。完善科學的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著力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博士后科研工作質量和學術水平。積極擴大博士后研究人員的招收規模,到2010年,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達到240人左右,年均增長比例約為10%。加快形成跨學科、復合型、戰略型、創新型的博士后群體,努力造就一批社會急需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著力加快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轉化。進一步拓寬博士后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的渠道,加大對博士后站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與推廣力度,通過加速博士后站科研成果轉化,“十一五”期間,力爭使我省博士后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左右。
三、政策措施
(一)設立湖南省博士后科研資助專項計劃。積極創造條件,研究設立博士后科研資助專項計劃,以項目資助扶持的方式,支持本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中有科研潛力和突出才能的優秀年輕人才開展科研。同時,對一些創新能力強的重要課題或重點人選,給予特別資助。
(二)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建設。圍繞推進我省“三化”進程,做好博士后站的新增設工作,新申報增設工作站主要圍繞我省裝備制造、鋼鐵有色、電子設備、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進行。新申報增設流動站主要向新興學科、重點學科、尚未設站的一級學科傾斜。同時,加強文科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建設,為我省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充分發揮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著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鼓勵博士后研究人員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建立健全博士后研究人員進出站、科研成果轉化、學術交流、后勤保障、人才評價與獎勵、導師管理等各項制度,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對口幫助設站企業合理確定博士科研項目及招聘好博士后。支持中小企業依托設有工作站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或其他園區)招收博士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各設站單位要積極吸引符合招收條件的省外博士、海外留學博士和優秀外籍博士來湘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鼓勵設站單位與省外及國外研究機構加強學術聯系和研究合作,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與項目相關的出國短期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省內博士后研究人員優秀論文交流評選活動,不斷提高我省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學術技術水平和國際交流能力。
(三)進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管理運行機制。積極構建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管理規范、服務到位的博士后工作運行機制。研究更加靈活有效的辦法,鼓勵和支持博士后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定期評估制度,完善評估指標體系,采取簡便實用的辦法,淘汰已不具備條件的設站單位,建立起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省、市博士后管理部門和設站單位三級管理體制以及由人事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調合作、設站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的工作格局。按照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進程,逐步解決博士后研究人員的社會保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四)提高博士后工作服務水平。健全博士后出站人員跟蹤服務制度,及時了解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科研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建立高效、開放的博士后服務體系,積極為博士后提供科研成果評價、技術開發、成果轉讓、產業孵化等社會化服務。整合現有科研資源,研究制定省內博士后科研設備與大型實驗儀器實現共享的辦法。建立博士后研究人員網上招收平臺,定期統一在各級網站上公布招收博士后人員的信息與博士后科研項目信息,促進設站單位與博士后研究人員實現有效溝通。定期組織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崗位培訓、考察交流,不斷提高他們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建設一支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博士后管理人員隊伍。
(五)加大對博士后事業的投入。各設站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博士后工作的領導,做到組織落實、經費落實、保障落實。凡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市州都要采取各種方式給以資助,通過各種渠道對博士后工作投入經費。要根據財政收入增長的情況和博士后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大對博士后事業的投入,適時提高博士后日常經費資助標準,不斷完善博士后日常經費資助辦法。在加大對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資助力度的同時,還要研究探索對企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資助辦法。同時,要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博士后事業,加快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三年一屆的表彰獎勵制度,對在站期間取得重要科技成果的博士后人員和取得顯著人才效益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進行表彰獎勵。繼續組織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博士后科技服務“三湘行”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和引導他們為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加大對博士后工作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進一步了解建立博士后制度和開展博士后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在全社會營造出良好的博士后工作氛圍。